浙江宁波北仑区:打造“云”上现代化教育―

更新时间:2025-08-26 08:06:02作者:闻晓明

  “叮铃铃……”1月4日下午,宁波市北仑区白峰中学的初二英语课上,50岁的英语教师何凤进教室后,并没有直接拿起粉笔,而是登录北仑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借助投影仪、电子白板,用自己找来的课件素材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

  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教师和数十名学生,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成百上千名学生,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打造的“”模式,正在北仑区教育领域掀起一股革命性的浪潮。

  截至目前,该区42所中小学共有配备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的多媒体教学普通教室1044间,班套比达到100%,97.7%的学校通过宁波市“数字化校园”达标评估。有了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也不能落下。去年年初,该区全力打造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了学科资源、精品课程、试题中心、同步资源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互相交流、启发、促进,学生也可远程共享名师课堂优质教育资源。

  小浃江学校是该区第一所“学生带着平板电脑上课”的学校。该校依托互联网,启动了HappyClass智慧校园系统,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用于初中教学实验课。校长陈楠介绍,HappyClass智慧校园云平台集成了备课、上课、预习、辅导、作业、答疑讨论、自学、学习监控、家校互动等教学功能,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教师随时随地指导、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供了全面支撑,是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教学平台。“上课没听明白的,下课后打开平板里的重新听一遍,重要的知识点就不会漏掉了。”该校初二年级学生小谭说。

  除了小浃江学校,北仑中学能实施远程教学,教师在电脑前讲课,学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链接在家观看教程;柴桥中学的超媒体空中生物学课堂,借力“云”技术,构建起了生物学超媒体空中课堂;顾国和外国语学校的“”作业辅导系统,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向教师提问。这些都让该区城乡学生享受到了形式多样、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技术课程。

  此外,该区近年来还建立了教育信息化长效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设立高中教育500万元的装备资金,规定义务教育段公用经费15%用于信息化建设,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和社区教育专项资金中各约20%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装备,新建学校、幼儿园总建设经费的15%用于教育信息化支出。

  该区教育局局长叶伟良说,这些政策和机制不仅保证了各类教育常年有教育信息化的专项资金投入,还能确保新建学校的现代技术装备一次性到位,更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下一步,全区将健全各项投入的绩效评估,使区域教育信息化更贴近教育教学,让学习由‘套餐’变成‘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