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为何这样调整

更新时间:2025-08-26 06:15:01作者:柴如瑾 田宇欣

  3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新增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

  此次专业调整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大家普遍关心,高校新增2223个专业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近8年来撤销专业最多是为什么?专业调整反映了高校专业设置中的哪些问题和原则?高校专业设置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新增专业:

  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此次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中,全国各高校新增备案2046个此前已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新增审批177个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两者合计新增2223个专业,为近3年来最多的一次。

  、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可谓此次新增专业中的大热门,新增数量排名前五。仅一个专业,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在内的130所高校增设。

  青岛工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王建伟分析,人工智能专业的热度源于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定义为“重大战略机遇”,要“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此后的2018年和2019年,全国分别有35所和179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高校主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及学科发展需要来调整专业。”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由信息化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变,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断催生和迭代出越来越广阔的需求空间,这为与之相关的新专业创造出了越来越宽广的发展机会。”

  此外,新增专业还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包括: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跨学科专业更多涌现,工学类专业新增比例高,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成为专业建设方向,等等。

  比如,2020年工学类专业新增数量占据了12个专业门类新增数量的42%,这与近五年来的新设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结构基本一致,比较稳定。

  再如,天津大学新增的储能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两个专业,都是按照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趋势,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在医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山西财经大学新增应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擅长应急管理、舆情分析、风险评估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对新增专业体现的发展趋势,东北财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汪旭晖教授分析:“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力度明显加快,新科技与不同类别专业之间以及不同类别专业之间深度交叉融合的特征越发凸显,由此所形成的新专业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中的作用越发突出。”

  撤销专业:

  在专业设置上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此次专业调整中,518个专业被撤销备受媒体和社会关注,因为这也是近8年来被撤销专业最多的一次。郑州大学学生杨木在微博上留言:“被撤销的专业,很多是十年前的热门,而今天成了考生服从调剂的去处”。

  “关于数量其实不用过分解读。”王建伟指出,我国高校新增专业数量近6年来除2019年为1853个之外,其他年份均超过2000个,远高于撤销数量。在高校本科招生数量增长速度趋稳的背景下,预计撤销专业的数量还将会持续增大。高校将在专业设置上回归理性,围绕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具体来看此次被撤销的专业不难发现,管理类被撤销的较多,如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别被21所和16所高校撤销,位列前两位。此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15所高校中将不复存在,产品设计专业则被13所高校撤销。

  究其原因,王建伟认为,生源不理想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专业被撤销的重要因素。从招聘网站的数据来看,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在人才市场上被吸收,而有的专业却供不应求,这会倒逼高校、学生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无论是主动撤销还是被动撤销,不同院校撤销不同专业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均与高校发展定位的转变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密切相关。”高耀认为,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软硬件支持度不够是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具体来说,“有些专业被撤销是因为它们明显偏离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或者游离于学校主体学科群建设体系之外,从而导致其办学水平低,缺乏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汪旭晖举例指出,如某财经类高校设置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某工科高校设置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某外语类高校设置的广播电视学专业。

  “专业撤销其实也可以大致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高耀告诉记者,我国高等教育不断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一趋势不断倒逼高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同时,这也体现出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不断扩大和落实,而专业设置自主权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办学自主权。

  优化调整:

  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结构

  在专业一增一减的背后,既反映了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也蕴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逻辑和原则。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些高校新增专业存在盲目扩张、跟风趋同、利益本位、缺少规划、粗放发展等问题。

  突出的表现便是一些专业“设置快、停招快”,甚至出现新设专业尚未有学生毕业,即已停招的情况。例如,在今年大数据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就有学校撤销了2018年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显然,这不是专业不被社会需要,而是学校的办学实力、特色等不足以办好该专业。

  再如,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近年连续登上就业红牌榜,但艺术类专业近6年里在新增专业中一直排名靠前,专业数量持续增加,招生人数累创新高。有研究人员评论为,“表面上是从更多考生利益出发,实际上是高学费驱使下的‘学校利益本位’的直接体现”。

  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还存在“撒胡椒粉”现象,缺少统筹规划,粗放式发展,贪大求全,重量轻质,一哄而上,新增专业与高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特色及长远战略不相匹配,而且缺乏相应的学科布局和培养条件作为基本支撑。

  “这些问题的深远负面影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高耀建议,高校本科专业调整应当遵循分类考虑、长线思维、动态调整和程序正义四个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立足长远考虑问题,摒弃“短线思维”,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特色、学科基础、软硬件支撑、社会需求等各种因素,动态调整中及时淘汰一些培养质量低下、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特色和内涵的专业。

  “既要充分授权,同时又要科学监管。”王建伟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专业设置调整干预机制,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市场人才供求的监控,以及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预警和监督,规范普通高校专业设置调整行为。

  “应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主调整、社会力量参与的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模式。”汪旭晖指出,可以借鉴中外大学成功经验,强调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联动发展,同时建议引入权威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高校专业、课程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

为您推荐

广东:APP做作业可尝试不可依赖―

  据媒体报道,根据国内某在线教育平台统计,广州目前约90万的小学生中,有一半学生正在使用A

2025-08-30 08:17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为精准扶贫提供造血机制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民族中学学生在教室里做习题。2016年12月,云南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

2025-08-30 08:15

广东:偏远山区孩子也能听名师讲课了―

  如今连州的小学生,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名师专家来授课。因为专家们只要在录播课室上课,全市的其他学校都可以收看,不同教学场

2025-08-30 08:06

构建高校与社会的深度互动关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四十年。其间,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毛入学

2025-08-30 08:04

广东清远市教育信息化3年投4亿 全市中小学都拥有多媒体教室―

  广东省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昨日召开,清远市教育局局长张玉兰在会议上发言分享清远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

2025-08-29 08:19

香港海关多少钱要交税?香港购物过关交税标准是多少?

首先,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香港购物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免税!很多人去香港认为商品之所以便宜的原因就是免税,没有错,但是据海关总署公告规定: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对进境居民旅客携带的在境外获取总值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物品,和对进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

2025-08-29 08: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