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顶替事件怎么办(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人还能上大学吗)

更新时间:2025-10-15 18:21:01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山东高考顶替事件怎么办(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人还能上大学吗) 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人还能上大学吗

近日,山东高招办接到考生投诉称,“山东某中学的一名学生高考被盗后,将该校一间宿舍作为自己的考场。后来得知,学校没有其他学生,但有一位同学在高考时把他送往医院。”

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高考期间,一些考生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作弊。

针对高考被冒名的事件,记者采访了有关高校和工作人员,有关专家表示,“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人都能上大学”。“高考被冒名顶替的学生还能上大学吗”?对此,我们认为,“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人也能上大学”,是教育部门对考生行为的严肃处理要求,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广大学生行为的监督。

山东“三类”考生名单:

(1)冒名顶替人员;(2)违规报考高等学校、中介机构或个人;(3)以其他方式非法聘用他人的人员;(4)在校生、非应届毕业年份参加高考的考生(在校生不准报考)。 针对山东“三类”考生名单,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王教授表示,“三类”考生包括高考冒名顶替人员、违规报考高等学校、中介机构或个人、以其他方式非法聘用他人的人员;“三类”考生是“三校生”。

据王老师介绍:“三类”考生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济南市招办网()和山大附中网站(网址:)。这些网站的链接,都是教育部网站提供的高考信息。

另外,考生可根据自己报考学校的层次、招生专业以及学习成绩,选择是否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人还能上大学吗

本报讯(记者李晓丽)近日,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人还能上大学吗?昨日,北京联合招考信息网公布了高考冒名的有关信息。据介绍,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冒名顶替者往往被一些招生学校发现并给予相应处分,甚至是开除学籍的,这些都是不符合招生政策的行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很难追究责任。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录取考生信息被他人篡改或伪造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招办工作人员也经常利用这一机会收受“利益贿赂”,为招生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等。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解释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在向媒体公开高考成绩、录取结果的同时提醒考生及家长,他并不表示希望高考冒名顶替的人能上大学。

王旭明认为,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一些招生学校为了招揽生源或者为了抢夺优质生源,会通过各种途径对高考冒名顶替者进行诈骗活动,这些手段包括:

一是利用虚假宣传吸引高分考生报考;二是利用网络和电视等媒体发布招工骗子的信息。王旭明还举了个例子:某中学高三学生张某,高考成绩刚出档就被该校自主招生面试人员录进一所学校,张某在报名参加高考中,被高校告知,她可以报考某院校。但由于张某没有通过学校的复试而被退档后,他只能去报考其他大学。这给张某带来什么影响呢?对此,王旭明说,在录取过程中,招生院校和学校都会通过网络发布招生计划,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填报。但如果招生院校通过虚假宣传获取考生的信息,就会使录取信息无法在网上公布,甚至可能被录取后再被取消入学资格、退回户口所在地,造成严重损失。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各招生部门已陆续出台相关规定,对高考冒名顶替考生进行处理。

对于冒名顶替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将严厉打击,并追究责任人。

为您推荐

猪年简短拜年贺词春联

在春节到临之际,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真情,用爱融化冰雪,用祝福温暖彼此,没有华丽的词汇,只有真心的祝福,祝愿朋友春节快乐!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猪年简短拜年贺词春联》,供大家阅读。

2025-10-01 08:12

2025年最新猪年对联词汇总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看猪大似象;视漏贵如金。春丽花如锦;猪肥粮似

2025-09-23 08:02

新春十三字春联精选

百业兴旺日日进宝迎四方财源 万事胜意年年平安接八面鸿福

2025-09-17 08:09

六字对联集锦

一院芝兰瑞气;万家杨柳春风。

2025-08-30 08:00

猪年对联祝福语【集锦】

狗护千祥追日去;猪拥万福驾云来。人逢盛世情无限;猪拱华门岁有余。人增福寿年增岁;鱼满池塘猪满栏。大圣除妖天佛路;天蓬值岁兆丰年。丰稔岁中猪领赏;新台阶上步登高。天好地好春更好;猪多粮多福愈多。吉日生财猪拱户;新春纳福鹊登梅。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戌岁

2025-08-19 14:49

春节对联大全

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去买新的对联贴上,一直以来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这个习俗流传了几千年还是不变。对联在中国已经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了。

2025-08-19 14:4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