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费计算基数是怎样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5-08-18 17:34:52作者:李天扬老师

2、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工资标准,但约定了加班费基数。

许多地方性规定,就加班费基数如何计算仅分为两类标准,一类是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工资标准,此种情况上边已经详述;另一类就是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工资标准。而对于是否约定了加班费基数没有做相应的规定。因此,对于“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工资标准,但约定了加班基数”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归入到“劳动合同未约定工资标准这一类”,即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作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但是,如果劳动合同中同时约定的加班基数高于劳动者应得工资的,因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达,属于有效的约定,且根据劳动合同法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目的,应该以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加班费基数计算。

二、关于加班费的计算方式问题,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有的法院为了诉讼快捷,避免证明困难等问题,采取无论当事人有无约定,都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此种方式的不合理性十分明显,不仅违反了法律关于加班费计算标准的规定,而且在很多场合也违反了当事人的约定。

第二种情形是,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基本工资和加班费的标准,并且约定的加班费的计算基数不低于基本工资的,有的法院按照约定的数额计算加班费,有的法院以基本工资为基数计算加班费。此方式在有的情况下呈现出了不合理性,因为,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劳动者的工资报酬还有以津贴或者其他形式体现的。在以基本工资为基数计算加班费时,实际上未将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完全涵盖进来,从而加班费的数额就比劳动者的应得数额少。

第三种情形是,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劳动者的基本工资,但是没有约定加班费的计算基数,且用人单位实际支付加班费的计算基数低于基本工资的。我们认为,从《劳动法》的规定来看,加班费的计算标准之所以高于平时的工资,主要原因是对劳动者丧失休息时间的一种补偿,具有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目的,因而属于强行性规范。在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加班费计算基数或者实际支付加班费的计算基数低于基本工资的,应当认定用人单位违反了法定义务,按照基本工资的标准补足加班费的差额。

第四种情形是

为您推荐

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教育部

2025-09-13 08:16

山东青岛市南区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

  201

2025-09-12 08:16

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近四成人口大学以上文化

12月9日,北京市委党校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根据《蓝皮书》,2010年以来,北京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从2010年的43%下降为2017年的39

2025-09-12 08:11

宜宾在哪里办理港澳通行证及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流程

2018年宜宾在哪里办理港澳通行证及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流程首次办理办理材料:(1)居民身份证,查验原件及1份复印件,在居民身份证领取、换领、补领期间,可以提交临时居民身份证(年满16周岁以上提供,军人提交身份证件,未满16周岁提供居民户口簿);(2)《中国公民出

2025-09-12 08:02

山东青岛胶州市全面搭建信息化平台让课堂更精彩―

  胶州市教体局全面搭建信息化平台,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师生互动更频繁,教师的教学更方便,学校管理更规范。

2025-09-11 08:15

师生关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

  二十年前,导师更像研究生的“第二父母”——“当我找到女朋友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带给我的导师看看。”但如今,有些导

2025-09-10 08: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