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一本深入阅读和思考的好书)

《乌合之众》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经典著作,由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出版。这本书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对于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勒庞对于群体行为和心理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首先,勒庞在书中提出了“乌合之众”这个概念,指的是由许多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些个体在集体中

2025-08-30

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教育好人)

通过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规定和规定,我意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教育好人,在各个方面都要做模范。一、成为新世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树立事业意识,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忠于教育,献身教育。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的教师不应忘记,他们不仅是为教学而教学的“教师”,而且是人类灵魂的教育家和工程师

2025-08-30

举起手来观后感(充满回忆的抗战电影)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电影《举起手来》在战争时期,达叔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护送我国的国宝。在队长的不断叮嘱中,达叔也倍感压力。出发后,达叔一直小心翼翼,突然间,他仿佛听到了马车上的箱子里有怪声,仔细一听,原来是一个女孩在呼喊。达叔向来迷信,他还以为箱子里有什么神,吓得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嘴里也不停地念叨,表情很痛苦,像是要哭了。在女孩的不断呼救

2025-08-30

主题班会总结(有关安全主题班会总结5篇)

有关安全主题班会总结篇1为落实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规避风险能力”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安全日教育活动精神,我校紧紧围绕安全日安全教育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安全活动深入到师生心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这些活动报告如下: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高度重视安全日活动安排,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关于做好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3月28日,青田办分管安

2025-08-3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张载(1020—1077)是北宋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在长期的学术和为政生涯中,他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表达自己的志向。学者多称这四句话为“横渠四句”。由于四句的每一句都以“为”字开头,故也可称作“四为”句。横渠四句代表了北宋理学的根本精神,近千年来传诵不绝。横渠四句的版本和宗旨在逐句解读之前,先对横渠四

2025-08-30

为何要“勿以恶小而为之”?

说一个例子,最近几年,垃圾分类越来越规范,以前街边很多垃圾桶,现在都没有了。当你早上去上班的时候,一边走一边吃早餐,吃完之后,发现这段路上,没有垃圾桶,其他地方又太远,这会前后又没人。因为上班赶得急,比较匆忙,心里虽然想着要带着,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丢,但最后还是直接丢在路边。当时的心里,虽然有点愧疚,但又觉得这件事情很小,没什么大不了的。谁叫这段路上,连个

2025-08-30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永远不会变)

随着疫情政策的落地实施,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和安宁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很高兴这辈子有幸遇到了盛世中华,在和平的环境中,我们对我党政府为我们人民大众做出的努力和艰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今年是我们值得纪念的一年。俄乌战争,也为我们敲响了战争随时到来的警钟。有磨难才知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让我们更加

2025-08-30

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肖光盛退而不休,30年如一日,奔走在济困助学的爱心路上,个人累计捐款逾26万元,足迹遍布100多个县市,行程超过70万公里,筹集善款993.2万元,帮助贫困学子、困难人士1350人。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着一位老人的赤诚大爱,更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不变初心。正如肖光盛所说,“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开始那一天,没有结束那一刻,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一辈子

2025-08-30

为人师表的意思(“为人师表”的深入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必备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8年修订版)中“为人师表”的知识点及例题讲解,帮助考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所谓“为人师表”,至少要具备两个方面: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谓“学为人师”,就是要求: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业务水平,并且学而不厌;另一方面,能够做到诲人不倦,

2025-08-30

为了和平观后感,看得我两眼泪花又倍感自豪

致敬70年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愿长眠地下的烈士与天同在!2020年12月20日晚,江西省泰和县禾市初中按市县教育局通知要求,组织全体教工观看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因时间不允,只看了第一集和其它集的开头,其余的让大家自己收看。同时也让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观看。看完后有很多的感触!正常人没有喜欢战争的,特别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中国人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战

2025-08-30

为了和平观后感(带给官兵无数触动)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我本就非常喜欢翻阅《朝鲜战争》的相关史料以及影片,前几天又观看了纪录片《为了和平》,我有以下几点感想,让我再一次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辈们,升起无限的敬意。一、首先,从大的方向来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美国为了在朝鲜培植自己的利益集团,同时进一步钳制中国,随时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发兵侵略朝鲜。而我们是为了保家卫

2025-08-30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

2025-08-30

中秋节散文(月圆之夜话中秋)

  据说,中秋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礼记》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暮夕月”。中秋节始于唐初。盛唐时代,中秋祭月被唐太宗指定为固定的国家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的家国同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宏大气势,中国人的思亲盼团圆图腾,也从单一的吃“月饼”,逐步演化为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

2025-08-30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的风俗传统)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燃灯、猜谜、观潮、赏桂花、饮桂花酒、树中秋、烧斗香等。1、祭月:祭月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人们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2、赏月:据说中

2025-08-30

中秋散文(愉快的中秋节)附:点评

中秋节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代苏轼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的月光像轻纱似的织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

2025-08-30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精选范文3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个人心得感想1  这几天,我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等。在长期工作的烦琐与忙碌中,我几乎忘了自觉学习这些知识了。恰逢这次好时机,我认真地进行了这些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仔细研读,静心体会,还边读边勾画重点,边读边联系实际,对照理解,提高认识,并认真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使我在收获了许多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受

2025-08-30

中学生演讲稿800字,初三年级毕业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毕业生向辛苦培育我们的母校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三年来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感谢母校三年来对我们的精心培养。回望初中三年的路,我们走得辛苦而快乐。三年的岁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听起来似乎是那么漫长,而当我们今天面对毕业,又觉得它是那么短暂。三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但很多记忆将成为

2025-08-30

中外名著读后感1000字《老人与海》读后感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仿佛每一个字符都会拼接成一幅幅动人画面,串联成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就这样,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而“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我们会因为那些感人的书,而潸然泪下,或因为那些记录屈辱历

2025-08-30

中国通史观后感(了解祖国的伟大)

毋庸置疑,这部记录片的制作质量上乘,堪称佳作。中国通史的主题太重要了,影响也太深远了,意义也太重大了。三个“太”毫不夸张地表现了记录片的地位。因为她所探究、所表达的,关乎一个民族的自我总结。应该说记录片完成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总结得十分到位。三大亮点。1.基于最新的考古发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先入为主,不事先定义。结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这个事实就是

2025-08-30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铭记历史,理解历史)

历时两天,断断续续的终于把这本十多万字的小书读完了,本书是由蒋廷黻先生于汉口时书写的,之后便继续去国民政府担任官职去了。本书实际上是蒋廷黻先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初步感想与报告,时间跨度也并不如当代史学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界定长。本书的近代史时间为1840至1926年左右。综合来看,作者的论述方法较为成熟,他的主要观点是中国近代史实际上是中国在落后世界发展的潮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