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2017立意—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02:25:56作者:互联网早读啦

江苏高考作文2017立意—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从命题形式上来讲,高考作文是考生对材料所作的主观评价。材料反映了一定的生活场景;而材料又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人物;也可以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或评析,也可以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现象进行论证。

二、作文要求

(1)以记叙为中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及校名等内容。(2)不得出现与身份相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3)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诗歌除外)。(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省略号、时间、地点、数字等要素。(6)不得使用缩句、补足语、引语、排比句、设问句等修辞手段。(7)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三、高考作文的命题要求

高考作文是考生对给定材料的综合反映。命题者对作文题意、文章结构进行审读、筛选与推敲后做出决定。

四、江苏高考作文2012年立意方向与写作思路

考生在考场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思想感情积累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等情况,运用多种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能引起考生思考的内容进行作文。

(1)要有真情实感。考生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要有对生活的热爱之心,要能将真切感受到的事迹表现出来。(2)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使画面生动鲜明,具有感染力。(3)要能联系实际,写出富有时代特征、具有真情实感的事情来。

3、高考作文的写作思路

1)立意的确定:在写作时必须对材料所包含的重要性,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提炼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才能使文章达到较高的写作效果。

2)立意的确定:在写作中,考生必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素材,以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线索,围绕主题,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写作,写出新颖深刻的生活片段。

3)立意的确定:在写作时必须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心理活动、情感倾向、性格特征、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并将其融会贯通,从而做到“既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4)立意的确定:

1材料是作文的主要载体,材料本身不是作文的核心。材料本身所包含的重要性,决定了考生的写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主线展开。

2材料的内涵是材料本身的必然产物。材料所包容的丰富内容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联想与想象, 二、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一)立意角度

文章的论点必须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且是能够充分体现其主旨的。

立言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侧面来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层次。

1立意的深远意义。作者对事物所包含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感情等的认知与评价,所要表达的主旨都应当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认识。2立意的要求。考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必须以真情实感的方式去反映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

作文的写作必须围绕着主题进行,因此要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如《我们共同生活》这个话题,既要揭示“我们”的生活状况,也要揭示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能深刻透彻地揭示出我们生活的方向和发展趋势。这篇文章的立意应该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而不是单纯地“充满激情”。高考作文所选用的材料,是根据一定的材料作答题目,而其本身的含义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主题鲜明,有的是新颖别致;有的材料则有其独具匠心之处。在选取的某个角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立意角度的选择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否则会使阅卷老师产生偏见或歧视。(2)选择立意的角度必须是新奇的,不要盲目跟随他人的观点、思路。(3)选择立意的角度要具有时代特色。在选用材料的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审题,以适应新形势下写作的要求。

(二)构思思路

高考作文所要表现出来的结构特点、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效果等,决定了高考作文的语言风格与内容要求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作文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作文的选材既有真实性的一面,也有虚幻的一面。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有真实性的前提外,还要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句子作为标题;既要有虚假性的一句,也不能说成绝对没有事实依据;既不要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也不要把抽象概括的东西当做中心思想;更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从多个角度去阐述自己独特的认识。

在选定材料的基础上,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否则,就会造成文章的表面意思表达得不够全面和准确,从而导致文不对题、文不切题。

选取适当的材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